地区分站

您现在的位置:高校招聘网 > 新闻资讯 > 职场动态 > 内容

小小“修足刀”能撬动多大产业——陕西紫阳“足尖经济”观察
来源:经济参考报 日期:2025-05-06 浏览

          一把修足刀,能撬动多大产业?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给出了令人惊叹的答案:吸纳当地5.4万人就业,带动鞋垫、袜子、足浴包、修脚刀等配套产业发展,形成“紫阳修脚师”劳务品牌,紫阳人在全国各地开办修脚企业130余家、修脚店2.4万余家。

          通过政府搭台、企业领航、群众参与,紫阳利用修脚这一群众易上手的“小技艺”“微产业”促进就业增收,从“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蜕变为如今的“中国修脚之乡”,不仅见证了郑远元等山区青年的创业传奇,也书写了一个脱贫县的乡村振兴故事。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扩大健康、养老、助残、托幼、家政等多元化服务供给”“释放多样化、差异化消费潜力,推动消费提质升级”。顺应中国持续扩大的健康产业市场规模与消费者与日俱增的健康管理意识,地处秦巴大山深处的紫阳县融合现代科技,发展规范专业、精细多样的大健康产业,撬动起足尖经济大市场,也让“东方技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从“一把刀”到“大产业”

          灯火暖长安。

          晚上9点,位于西安市太白北路的一家郑远元专业修脚房依然亮着灯光。不大的店面环境干净整洁,伴着舒缓的音乐,两三名年轻人一边泡脚一边闭目养神,享受着结束一天繁忙工作后的轻松。

          “我们从上午十点开门,到晚上十一点半结束营业。靠着稳定的口碑,每天能接待40多位客人,尤其是到了下午高峰期,常常要排队。”店长单飞龙说,店里经验丰富的技师每月能收入8000多元。

          行走在西安、成都、太原等城市的大街小巷和社区周边,人们或许会觉得“郑远元”这三个字的出现频率很高。数据显示,郑远元专业修脚房如今在全国已有9100多家门店。鲜为人知的是,郑远元最初来自秦巴山区深处,带有鲜明的“紫阳基因”。

          陕西紫阳县曾属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山大沟深坡陡,自然灾害多发,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20多年前,紫阳县高桥镇铁佛村青年郑远元带着100元钱,孤身一人到四川达州投靠姨夫。“哥哥在煤矿打工时受伤,父母守着两亩薄田务农。我只希望能有一技之长养活自己,不给家里添负担。”跟随姨夫学习修脚后,郑远元摆起了修脚地摊,没想到就这样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2005年,郑远元用全部积蓄在陕西汉中盘下一个小门面,开办了第一家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门店。“当时我周围的很多人都不认可,觉得修脚是一个上不得台面的工作。因为招不到人,第一批员工都是我的亲姐姐、亲嫂子。”郑远元回忆道。

          多年来,郑远元不断钻研改良传统技艺。靠着平价惠民的服务理念,他把修脚房从汉中开到了安康、西安,辐射到临近的四川等省,并于2007年成立了远元集团,引入现代化的连锁管理模式。如今,远元集团在全国有7.5万名员工,年服务顾客超过1.08亿人次。

          发展一门手艺,带动一片产业,促进一地经济。郑远元的成功并非孤例。目前,紫阳人在全国各地开办修脚企业130余家、修脚店2.4万余家,涌现出益足健、吴氏、满足里等一批龙头企业,“紫阳修脚师”的劳务品牌越闯越响。

          用“走出去”带“富起来”

          夹缝里总有出路。

          作为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区,紫阳曾经面临经济发展困境,外出到采矿、建筑等重体力行业务工一直是当地群众的主要收入来源。

          捕捉到修脚行业的发展潜力后,紫阳打造了“政府主导、企业运作、基地培训、定向就业”的技能培训模式,因势利导“授之以渔”,向群众传授容易上手的修脚技能,既破解了“山区群众缺岗位、修脚企业缺师傅”的双向难题,也有效避免了修脚师队伍技能的良莠不齐。

          在此过程中,如何转变群众观念、带动更多人参与,一度是最大难题。为此,当地政府不仅利用村组微信群、宣讲会等途径强化宣传引导工作,还为学员创造了零负担的培训政策。

          伴随上课铃声,紫阳县职业教育中心热闹起来。正在进行的紫阳修脚技能免费培训班上,老师仔细讲解脚病理论和足部护理、穴位按摩的动作要领,讲台下,来自全国各地的70多名学员认真倾听,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要点。

          “从2014年4月开始到今年3月底,培训班已开展了640多期。培训包吃包住,不收学杂费和教材用品费,还给学员们补贴交通费,名额供不应求。”紫阳县技能帮扶培训基地教学负责人李晓锋说,通过理论授课、实习操作和校外见习相结合的方式,零基础学员能在12天培训中收获技能,最重要的是考试合格后能提供就业岗位。

          单飞龙对此深有体会。“刚参加培训班时都不敢用自己的微信,怕被身边的人瞧不起。”2022年3月,单飞龙在培训班考核合格后进入远元集团,一年后就成长为门店店长,月收入超过万元。

          不止在当地,紫阳县与企业联合在全国设立20多所分校,精准对接市场需求开展修脚培训,让足尖经济成为惠民产业。目前,紫阳已累计培养4.3万名修脚师,其中1.9万名为脱贫群众,实现培训就业率超75%、稳岗率超90%。

          同时,紫阳还设立了修脚协会和修脚产业发展基金,帮助企业解决资金与人力难题,并不断完善相关技术规范,引导企业强化行业自律,提升品牌公信力。

          近年来,紫阳县把修脚足浴产业链作为全县四大重点产业链之一打造,打通断点堵点,向上下游产业延伸辐射。

          在紫阳县天和药业有限公司的中药材基地,丹参、苦参、苍术等十余种中药材正在播种栽苗。天和药业有限公司创始人金铭锋告诉记者,公司成立之初主要面向中药饮片厂提供原材料,随着县上修脚足浴产业链快速发展,2020年根据市场需求把业务重心调整到中药材足浴包。

          “除了1054亩自有基地外,我们还与290多户农户开展订单种植,利用山间林下、荒山荒坡、房前屋后种植足浴包所用药材。公司建立了从中药材种植到产品研发生产的完整链条,年产值超过2000万元。”金铭锋说。数据显示,紫阳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0余万亩。

          当地政府还启动建设修脚足浴产业园,不少“归雁”带着资金和技术返乡创办配套企业,形成企业运营、药品生产、刀具生产、鞋袜服装生产、仓储物流、员工生活等功能区,提供“生产—加工—贮存—销售—物流”一站式服务。泡脚药包、修脚刀具、鞋袜工服等100多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应运而生,“山上种药、山下建厂、山外开店”的产业格局进一步完善。

          盘“老手艺”引“新潮流”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近年来,中国健康产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健康消费正从“选择性消费”到“刚需”的方向演变。

          一方面,人口老龄化进程中,银发经济催生老年群体更多精准、便捷、可及的健康需求,在治疗疾病之余向预防疾病、康养保健转变;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健康观念提升和居民收入水平升高,消费者特别是年轻人更加愿意通过中医按摩、艾灸理疗、“中药奶茶”等“精致养生”方式,追求多样、智能、个性的康养消费,为“体验”买单。

          如何让足部护理这样的服务业“老树发新芽”,更好顺应健康产业发展趋势、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健康需求?

          在门店,单飞龙用平板电脑向记者展示了远元集团研发的“远智”平台。技师拍摄用户脚部问题照片后上传,系统自动识别相关问题并提供检测报告及修护方案,技师在此基础上可根据个人经验添加干预手法。

          郑远元表示,远元集团2019年与互联网大厂合作,利用日常运营中积累的大量用户足部健康数据训练迭代系统,实现了足部健康的智能化检测、个性化干预、系统化追踪及全面修护管理,识别成功率达到95%以上,有效辅助新上岗技师为客户提供更专业精准的健康服务。

          为适应年轻消费者需要,远元集团还与美团、抖音等平台合作,拓展线上市场,推出更符合年轻人康养需求的中药泡脚、颈背按摩等项目。据统计,门店消费者年龄占比中,20-25岁为15.19%、26-30岁为20.90%、31-35岁为22.51%、36-40岁为15.29%,年轻人已成为消费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紫阳修脚师的足迹也在走向海外。2024年4月,紫阳品牌“郑芸芸修脚”在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市的门店开业。同年10月,两家郑远元修脚足浴店分别在北美洲和东南亚开业。

          据了解,针对不同国家的消费习惯,远元集团海外门店在沿用国内店面布局的基础上,在一字排开的按摩床位之间加装了隔帘,还对按摩手法加以改进,取消了拍打环节,而是更多使用压和揉的手法。

          郑远元表示,这是远元集团朝着“国内1万家门店、全球5万家门店”战略布局迈出的重要一步。“此后我们将继续开拓欧洲市场,进一步打响国际市场的品牌知名度。”他说。

          当传统技艺遇上现代科技,当“乡土基因”融入国际视野,一把修脚刀不仅雕琢出乡村振兴的致富密码,更撬动了健康消费的广阔蓝海。随着中国健康市场的持续扩大,这条“足尖上的产业链”还将继续延伸,让更多人在“家门口”端稳技能饭碗,也让世界看见“东方技艺”的升级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