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党建统领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印发《建设产业工人发展型城市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旨在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推动全市“产改”与产业发展、城市发展融合互促,加快建设产业工人发展型城市。
实施方案立足“建设与重庆产业发展相匹配的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主要任务,围绕健全五大服务体系、构建四项工作机制,制定22项改革举措。方案明确,到2035年底,产业工人与产业发展、城市发展实现有机融合和良性互动,“以城聚人、以人促产、以产兴城”的循环发展生态全面形成,全市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重点产业匹配度提升至95%;累计新增高技能人才60万人;累计培养造就大国工匠50名以上、巴渝大工匠500名,示范带动培育各级工匠人才2.4万名;累计支持劳模和先进工作者、高技能人才、科技人才、工匠人才等开展创新项目攻关6000项。
重庆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建设产业工人发展型城市”改革被纳入重庆市委深改委重大改革项目统筹调度、推进实施,由市总工会牵头,市委组织部、市人力社保局等“产改”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共同推进。
重庆市总坚持问题导向和实践原则,围绕《意见》目标任务,会同市“产改”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深入21个区县分类分域开展调研,发放调查问卷、零距离访谈产业工人,形成《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调研报告》和4个子报告。同时,先后牵头多次召开“产改”联络员会议,会同各成员单位逐项对标《意见》,先后提出改革举措50余项,多轮研讨、征求意见后删减、增补、修改、整合为22项,同步纳入各类宏观政策、产业政策、就业政策、社会政策。
记者注意到,实施方案从健全服务产业工人发展体系、建立工作联动机制两个方面入手,通过培育“红岩思政”育人铸魂品牌、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党建工作、保障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等18条举措,健全红岩铸魂、技能形成、职业发展、建功平台、权益保障服务产业工人“五大体系”,通过建立党建统领“一体推进”、数据互通“一库共享”机制等4项举措,构建建设产业工人发展型城市工作机制。
为确保改革落实落地,重庆还成立了“建设产业工人发展型城市”改革工作专班,专班办公室设在市总工会,负责沟通联络、协调推进,并建立统分结合、各司其职的改革推进工作机制及例会制度,每季度召开工作调度会、每半年召开工作推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