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分站

您现在的位置:高校招聘网 > 新闻资讯 > 职场动态 > 内容

“百所高校校博联展计划”走进山东曲阜师范大学
来源:中国青年报 日期:2025-09-11 浏览

          9月10日   在第四十一个教师节当天,由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推出的“百所高校校博联展计划”跟随中国教师博物馆讲解员、曲阜师范大学副教授徐秀的镜头,走进这座地处孔子故里的博物馆,溯师道、明师德、弘师风。近60万名观众线上参与。

          “为民族留存文化记忆,为教育珍藏历史遗产,为教师打造精神家园。”这是曲阜师范大学中国教师博物馆的办馆理念,该馆是全国唯一一座以教师文化为主题、以师德教育为特色的专题博物馆。

          从不同时期教学方法、教育故事,到千字文等教学器物,再到记录孔门家学的孔府档案;从象征教化的文物与先贤画像,到精心还原的历史场景……这座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的博物馆以丰富的展藏系统梳理了中国教师的发展脉络,串起一幅教师文化长卷,带领观众深入了解历史如何造就教师、教师又是如何影响历史的。

          步入“教师的历史”展厅,青铜“铎”陈列其中。“铎”最早出现于夏朝,是一种具有警示作用的响器,功能类似于今天的上课铃,而木铎作为教化象征,最早可追溯至孔子。《论语·八佾》中记载:“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孔子被誉为“天之木铎”,从此“执木铎者”成为教师的代称。

          徐秀指着展柜中1985年第一个教师节的纪念品说:“从那年起,教师就有了自己的节日;2024年,我国专任教师总数近1900万。”

          “教师的摇篮”展厅讲述中国百年师范教育的发展历程。展柜里陈列着1911年四氏师范学堂的毕业文凭,文凭左侧是学堂学生所修学科等,除传统儒学,还有博物、理化、英文等课程。“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鲁迅先生曾说。作为教师,他的大门永远向学生敞开。“每天来访的青年学生很多,大部分是请他看稿子、改作文,或是约稿的……常常在夜深后,他才能安定下来处理自己的事情。无论多忙,他都要记日记,往往习作到天亮,每天睡觉时间很少。”徐秀讲解道。

          一只红色大喇叭在“教师的典范”展厅中格外醒目,张桂梅校长坚守讲台数十年,用坏十几只喇叭,她曾说,办女高,“我几乎付出的是生命”。袁隆平的事迹旁,是他对学生的叮嘱:“要下田”。支月英的扁担上镌刻着“坚”“德”,挑起乡村孩子的未来……展柜中还珍藏着一封2024年7月1日曲阜师范大学师范生写给于漪先生的信,表达由衷敬仰与立志从教的决心,于漪先生在回信中写道:“得知你们以做一名好教师为人生理想,很为你们高兴。人无志不立,志存高远,心中就有明灯一盏。”教师留下的每一件珍贵物件,都无声传递着教育的力量。

          中国教师博物馆没有结束语。徐秀说:“我们认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无止境。”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的故事还在续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