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凯里 高等院校 教育事业 万人民币 
19个
在招职位
0%
简历及时处理率
0天
简历处理平均用时
2012-08-23
企业最近登录
关注
粉丝:0
企业简介
学院“十二五”建设与发展规划,经学院中层领导干部会、院长办公会反复修订,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意见,党委扩大会三次讨论修改形成草案,认真听取并吸收教职工代表意见,二届二次教职工代表大会最后审议通过,于2011年5月10日印发。未来五年,是学院建设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争创国家骨干职业院校,全面提高办学质量,提升人才培养水平的关键时期。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有体现学院某种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文化作为软实力支撑,而这种精神文化正是学院“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校训和学院精神。 一、校训:格物精技,敬业乐群 在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格物致知是一个重要概念,其最早出自《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就是《大学》里强调修养的『八目』,由近及远,依序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当时的“格物致知”与诚意、正心、修身等道德修养方法有关。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水平,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 《现代汉语词典》对格物的解释为:穷究事物的道理,即推究事物的原理和纠正人的行为。“穷究”是“格物”的本义,而“探究”恰恰是“格物”的核心。 学院校训,借用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格物”一词,配之“精技”,其意在于,就一个学院人而言,要想成为一个为社会所用并有所作为的社会人,需从最基本的做起并要做好,应该具有推究事物原理的精神和行动,在现实生活中敢于也善于“纠正人的行为”,自觉培养认真踏实、恪尽职守、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这样,教师的教学水平才会不断提高,成为一个称职的人民教师;学生才不会虚度光阴,在有限的校园时间里,学到自己应该学到的本领,为自己今后立足社会并有所作为奠定基础。 学院校训另一句“敬业乐群” 语出中国最早的教育学经典专著《礼记•学记》,原义是说做学生的,既要专心、用心于自己的学业,又要乐于与朋友、同道者相互切磋,学会与人相处。原文体现了“学业与做人并重”的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在现代社会,“业”可通指职业、事业;“群”可指群体、集体、团队。校训语“敬业乐群”作为一种规范、一种要求、一种自律,作为我院师生共同遵奉的思想行为准则,其基本意蕴应该是:“敬业”,即对自己所学习的专业和所从事的职业具嗜好心,对所担当的事业具责任心,每一个职院人都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爱好和敬重自己所学习的专业和从事的职业,自觉培养一种基于挚爱基础上的对学习、对工作、对事业全身心忘我投入的精神境界;“乐群”,即应具有优美和乐之情操及共同协作之精神,能与社会和谐相处,能与同事、同学和谐共事。 二、学院精神:厚德笃行,自强不息 “厚德”出自《周易》:“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指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厚,推崇、重视:德,道德、品行、政治品质。学院精神引用“厚德”二字,意在期望师生砥砺德行,以高尚的道德立身,以博大宽厚的胸怀承载国家之重任,突显学院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笃行”取自朱熹的《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明辩之、笃行之”。意指忠实履行,专心致志、锲而不舍、勤于实践。笃,忠实、专注、一心一意、持之以恒;行,做。引用“笃行”二字,意在引导师生脚踏实地、崇尚实干,身体力行,学以致用,强调的是学院重视实践,知行合一的治学态度。而“自强不息” 则语出《易·坤》:“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其意是天上的日月星辰是不分昼夜,永恒运动的,所以“天”是“刚健”的,人应效法天,积极进取,永不停息。自强,自己努力向上;息,停止。引用“自强不息”,旨在期冀广大师生发奋图强,励精图治,卧薪尝胆,永不松懈,彰显全院上下共同追求、践行的精神境界。 三、校训与学院精神给予我们的启示 校训与学院精神是学院风格特色和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它是学院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校训作为对学院师生具有指导意义的语辞,是学院人才培养规格简明而极具概括性的表述,其内容的确定既与学院的性质、地位有关,更与学院的办学思想关系密切,它常常是学院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人们从校训中,通常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学院的办学思想和对人才培养的规格与要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把握学院所追求的办学特色;而学院精神则是对全校师生员工在建设和发展学院过程中形成的群体意识和精神境界的总结、概括与升华,是学院整体精神面貌的体现,是学院生存和发展的原动力,是学院成熟程度和内涵底蕴的写照。学院校训、学院精神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对于我们升华精神境界,明确努力方向和规范行为活动,激励我们更好地工作、学习、生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为高校大家庭中的一个成员,一个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定位的高职院校,一个在学校中承担“传道,授业,解惑”责任的园丁,一个在校园中孜孜以求,期待成长、成才的莘莘学子,“格物精技,敬业乐群”校训和“厚德笃行,自强不息”学院精神,会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作为校训语,“格物精技”诫勉的是凡事都应从最基本、最基础的做起,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凡事都应耐得住寂寞,不急不躁,不好高骛远,凡事都应问一个为什么?弄清楚事物的来龙去脉,凡事都应做到精益求精,精雕细琢,锦上添花;“敬业乐群”要求的是任何一个校园人都应以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专心致力于自己从事的事业, 千方百计将该做的事情做好,善于与人相处,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在与他人共事时,不斤斤计较,善于接受别人的批评,即便是萍水相逢,也可以一见如故。 学院精神“厚德笃行”蕴含的是如何做人和如何做事的内核,任何一个校园人,都应该发扬人性之善,具备厚实的美德,勇于承担责任,这是为人的风范,都应该脚踏实地,崇尚实干,专心致志,锲而不舍,这是做事的准则;“自强不息”表现和弘扬的是一种精神境界和追求,任何一个校园人,只有使自己不断努力向上、永不止步,个人才会有所作为,人生价值才会得以体现,学院才不会落伍,也只有具备吃苦耐劳、坚忍不拔、发奋图强、生生不息的精神,个人才会为社会、为人民做出应有的贡献,学院才会不断发展壮大。“厚德笃行,自强不息”,既是对我院师生道德修养、治学态度、精神境界的要求,同时也是我院教职工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规范,还是对我院莘莘学子为人、为学的倡导,既体现了我院的办学特色、办学理念、办学宗旨,又将起到激励人、教育人、塑造人、规范人和指导人的作用。 四、努力做一个学院精神的倡导者,学院校训的践行者 就一个校园人而言,认识、理解校训、学院精神的含义与指向,应该不是一件太难的事情,只要稍许在意,就可以知晓其中的道理。现在的关键是校园人应该如何自觉地将校训、学院精神的要求与期盼由认识、认同的层面进一步提升到内化和外显的层面上来,真真切切地做一个学院精神的倡导者,学院校训的践行者。 在校园体系中,为师者首先应该关注学生,把学生看作一个个完整的个体,在个体的现实生活世界中通过与他们的现实交流,不断提升每个个体整体的思想认识、综合素质和精神境界,把学生的健康成长及完整的生命纳入自己的工作视野,创造性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时常提醒偏失方向或落伍的学生,及时了解并帮助解决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学生普通关心的问题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其次要刻苦钻研,严谨治学,认真备好每一次课,上好每一节课,认真批改每一次作业,仔细斟酌每一句批语,认真做好每一次辅导,认真准备每一次实验,做好每一个演示,精心设计、准确把握每一次主题教育活动,精心准备并切实做好每一个讲座,兢兢业业地做好每一天的事务,实实在在地履行工作职责;第三要与时俱进,奋发向上,无论是一线教师或其他教育工作者,都不能满足于现有的教学、教育工作现状,要不断增强责任感和忧患意识,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管理水平。 为师者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应善于把最基本、最基础、最不起眼的事做好,要舍得耗费一些喝茶、饮酒、娱乐的时间,去做点学问,去思考课堂教学的切入点,与学生谈话的有效点和具体工作的着力点,要静得下心,沉得住气,善于思考问题,研究细节,把握环节,力争一流的教学,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务;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要用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兢兢业业做事,一丝不苟从业,善于与人相处,善于与人共事,善于团结协作,善于携手前行。 在校园体系中,求学者在求学路上,要自觉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在修身养性上,要学会关心人,善于帮助人,富有同情心,要学会感恩,感恩父母,感恩他人,感恩祖国,要诚信为人,诚信处事,勇于承担责任,努力完成自我角色的建立和提升,要自觉培育公德意识、大局意识,自觉将自己的生命轨迹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相连接、相融合;在学业上,要有攻坚克难的精神,树立远大的理想志向,明确学习目的,认真听课,善于思考,反复练习,珍惜时间,不虚度光阴,崇尚实干,积极参加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求知,在实践中成才;在精神状态上,要积极追求上进,崇尚坚强,热爱生活,不断丰富生活内涵,对生活中的坎坷,既要坦然面对,又要理性驾驭,要在生活中不断培育和锤炼自己的顽强意志和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名言自勉,自觉努力向上,发扬百折不挠的精神,不畏基层实践的各种困难和考验,在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求学者在求学路上,应该像《论语》中所说的那样: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即在家孝敬父母,出门尊重师长,为人谦虚谨慎、讲究诚信,胸怀博爱之心,对仁者特别亲近;在此基础上,要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求真务实,身体力行,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在学习过程中,要敢于质疑,善于分析探讨,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探究性的学习去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做到高标准,严要求,精益求精;在现实生活中,要专心、用心于自己的学业,乐于与同学、同道者相互切磋,注重“学业与做人相并重”,自觉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自觉培养一种基于挚爱基础上的对学习、对工作、对事业全身心忘我投入的精神境界;在敬业的过程中,应具有优美和乐之情操及共同协作之精神,与同学合作互助,与他人和谐相处,自觉为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积极的贡献。 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于2001年8月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成立,由原黔东南州卫生学校(国家级重点中专)、州民族农业学校、州财贸学校、州民族林业学校合并组建而成,是一所“省州共建,州管为主”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院。 一、基本情况与师资队伍 当前校园占地面积899亩(其中种养殖教学实习基地和产业实体面积498亩),校舍建筑面积12.7万平方米。设有护理系、临床医学系、医药技术系、生物与环境工程系、信息工程系、旅游与经济管理系、公共教学基础部、马列主义教研室、技能实训中心、基础医学部和继续教育处等13个教学单位。 现有全日制在校生8260人,其中高职生6257人。有教职工538人,校内教师387人,校外兼职教师151人,专兼职教师共538人,其中专业课教师319人,双师素质教师275人,教师队伍中高级职称比例为32.3%,双师素质教师数占专业课教师数的86.2%,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数占专业课教师数的46.7%。 二、专业建设 开办护理、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口腔医学技术、药学、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建筑工程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等31个高职专业,覆盖医药卫生、财经、旅游、农林、机电、汽车、建筑等行业;有国家重点建设专业1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精品课程7门。 三、实训条件 政府统筹、学校主体、市场导向、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五位一体”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形成,校企之间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校企四合作”全面推进,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合一。 一是 “实训+实体”模式建设“校中厂”。在州人民医院、州中医院二所附属医院基础上,自筹资金建校办企业,引入社会资金、设备到校办企业入股,吸引企业入驻,建设了附属口腔医院、黔东南州会计电算培训中心、贵州少数民族技术文化研究中心、黔东南导游培训基地、动物医院、驾驶培训学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中心、示范性驾驶技术训练场、鸭塘示范养殖场、生态园林绿化公司、植物组织培养中心等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对护理、药学、口腔、解剖、生物化学、预防、妇产、生理、病理、五官、微生物与寄生虫、外科、内科、中医等实验室,以及电工电力施动实训室、汽车维修综合实训室、模拟客房实训室、模拟餐厅实训室、计算机实训室、会计模拟等55个实验室进行全面整合,建设了各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形成“校中厂”。 二是以科研为纽带,实施“校企四合作”,建设“厂中校”。找准校企之间“双赢”切合点,以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为主要合作形式,学院以教师为主体对企业提供人才智力支持,企业为教学与科研提供生产设备、实践经验、工艺技术需求,接收学院学生实习实训并提供实践指导教师,共同开展优化管理、科技推广、技术革新研究,企业广泛参与教学过程,建设了4个省外实习就业工作站,与144家企业、医院签订实习就业协议,建设了138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从而将课堂开设到车间、医院,建设“厂中校”,能一次性接纳学生顶岗实习3000人以上,做到实习就业一体化。 部分企业还为学生垫付学费,让学以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的收入偿还。通过实施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企业垫付学费的“零学费入学”模式,既强化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又解决了大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入学和就业问题。近三年来,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都在95%以上,专业对口就业率达到85%以上;毕业生因“下得去、留得住、适应快、动手强、有作为”,受到用人单位欢迎。各专业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率均在90%以上。 四、校园文化与民族特色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工作理念,努力构建以中华传统文化、苗侗文化、行业企业文化为主体,相互交融的无边界校园文化体系。开展“感恩与报恩”、“诚信做人、诚信考试”、“做合格大学生”等大型主题活动,培育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把优秀企业文化引进校园,培育学生勤奋、敬业、创新精神;将苗族、侗族歌舞列入旅游类专业必修课程和所有专业的选修课程,将苗药、侗药列入药学类专业必修课程,突出民族特色,增强学生群体对优秀民族文化认同感,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自豪感。 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社团课余生活,实施职业道德养成教育,为学生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得到全面加强。近年来,学生参加全省“校园文化活动月”比赛,参加全省、全国各类技能大赛,获得了众多个人和集体奖项;学生积极参加全国执业资格考试、职业技能鉴定,毕业生“双证率”达到100%。 五、社会服务与科研工作 一是充分利用学院知识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的优势,通过各种长短期技能培训为农村、为社区、为企业提供服务,满足社会需求,服务经济社会能力不断增强。近5年来,学院为当地开展技术培训40000余人次,技能鉴定8000人次;面向全州开展“好医生”培训1300余人次、“乡村医生”培训800多人次。 二是积极争取、利用好各种社会资源,为少数民族地区提供多种服务。2006年以来,争取到华夏基金会资金400万元、地方政府配套380万元共780万元,为黎平、从江、榕江三县建设15个村级卫生室,免费培养卫生人员45人;组织实施丹寨、麻江、从江三县10个村的安全饮水工程。此外,在省、州残联支持下,免费为残疾人开办了两届农村医士班,开办残疾人义齿培训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是以科研为支撑,以基地为平台,面向农村、社区、企业开展技术开发与推广应用,取得良好成效。近三年来,学院获地厅级以上科研项目立项24项,其中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课题一项、一般课题一项,省科技攻关课题两项,取得地厅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18项;主编和参编教材48部,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529篇,其中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6篇。科研水平的提高,为教育教学改革起到了引领作用,也为科研与技术推广基地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在地方经济建设中较好地发挥了技术支援和辐射带动作用。 六、成绩与荣誉 2003年被教育部、卫生部等六部委确定为“全国紧缺人才护理培训基地”的47所职业院校之一; 2005年成为全国开办临床医学专业的4所高职院校之一,“双基实验室”通过省级评估;2006年作为贵州省第三家、地州第一家通过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07年护理专业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建设专业;2010年被授予“全省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秀单位”、“全省高校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全省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先进单位”等称号;2011年成为全国首批开办口腔教学专业的高职院校;2011年12月,被省教育厅评为“贵州省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院校”。 七、展望未来 黔东南州委、州人民政府决定举全州之力建设我院新校区,正在建设的新校区占地1503亩,建筑面积34.4万平方米,总投资6.32亿元,2012年8月整体搬迁至新校区后,能为12000名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与生活条件。“十二五”期间,学院的奋斗目标是,建设国家级骨干校、西部地区一流的高职院校。
在招职位
给我留言
发 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