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今天我们去省博物馆看了好多几千年前的文物呢!”7月24日傍晚,职工朱咏收到甘肃省总工会暑期托管班发来的视频,屏幕里孩子正沉浸式体验着历史文化的魅力。这温馨的一幕,正是甘肃工会职工子女托管服务蓬勃发展的生动缩影。
曾几何时,“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孩子放暑假”的调侃,道出了无数双职工家庭的无奈。如今,这张由全省工会精心编织的托管网络,正悄然化解着这份焦虑。从政策资金的有力支撑,到服务模式的创新探索,再到普惠兜底的民生温度,甘肃工会正以“小托管”的精细服务,滋养着生育友好型社会土壤。
搭稳职工托娃的“安心底座”
“往年暑假最愁的就是孩子没人带,今年报了工会托管班,不仅有人辅导作业,还有特色课,我上班踏实多了。”张掖市甘州区快递员张宏鹏的话,道出了许多家长的心声。
“今年我们区总工会的托管班名额一公布就被抢光了。”张掖市甘州区总工会社会化工会工作者贾梦婷翻开报名台账,上面清晰记录着托管班的运行细节:从开班以来,工人文化宫里每天都有孩子在这里学习、游戏,专业教师和志愿者轮班值守。
省总工会今年下发《甘肃省总工会女职工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2025年标准化母婴休息室和标准化职工子女托管班建设工作的通知》,投入专项资金,持续支持培育一批具有示范性、引领性的爱心托管班建设项目。
托管服务的落地生根,离不开扎实的基础支撑。甘肃各级工会主动回应职工需求,全力推进爱心托管班建设,以专项投入、阵地利用、层级联动等举措,让托管服务从单点延伸到网络,为职工解决带娃问题提供稳稳的依靠,让这份民生关怀落到实处。
“省总工会将持续聚焦职工子女假期看管难题,加大支持力度,将托管服务这件‘关键小事’打造成温暖人心的‘聚心工程’。”省总工会女职工委员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
打造孩子成长的“趣味能量站”
“我们根据前期调研,为不同年龄段孩子定制了课程包。”城关区张掖路街道总工会负责人介绍,他们联合社工组织打造的托管班,既有返乡大学生辅导作业,又有非遗传承人教剪纸、书法老师带临摹,20天的托管期里,孩子们的作品在社区展厅挂满了整整一面墙。
在甘肃,工会托管班早已跳出“单纯看管”的范畴,成为孩子们的“快乐成长营”。省总工会暑期托管班推出“每周一主题”活动:双周开展研学活动,单周安排了特色航模课程,孩子们在“玩中学”里收获满满。
各地的托管班“花式带娃”更是亮点纷呈:白银市平川区总工会组织孩子们走进红军西征胜利纪念馆,在红色故事中感悟初心;国网金昌供电公司带职工子女探秘电力实验室,亲手操作触电急救演练;皋兰县联合高校志愿者开设“航运船舶知识课”,上海海事大学的大学生用模型演示让孩子们迷上了航海……
“我们不断创新服务形式,致力于让托管班不仅是‘看护所’,更是孩子们暑期素质提升的‘能量站’。”省总工会女职工委员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甘肃工会积极探索“托、管、教”一体融合,精心打造安全优质、方便可及、内容丰富的服务,为职工子女搭建起兼具文化厚度与趣味性的成长平台。
传递直抵人心的“工会温度”
托管服务的价值,最终落脚在普惠共享的民生关怀上。
“多亏了托管班,孩子不再沉迷手机,还能吃到免费的爱心午饭,真是帮我们家解决了大问题。”金昌市永昌县职工戴娜的感慨道出了普惠服务的本质。各级工会因地制宜,通过工会经费支持、行政拨款补助、整合社会资源等多种渠道,普遍推行免费或低收费模式,确保服务“用得上、用得起”。这份关怀穿透纸面,化作职工手中沉甸甸的“实惠账单”。
据统计,今年暑假甘肃各级工会共开设托管班363个,惠及职工子女1.4万余名。数字背后,是万千家庭舒展的眉头和孩子们灿烂的笑脸。
“小托管”解决了“孩子去哪儿”的大难题,而“生得起、养得好”的生育友好环境,也正通过工会政策的扎实落地、服务模式的持续创新、民生关怀的真切传递,一点点构建起来。这不仅精准回应了职工的急难愁盼,更以全链条的服务设计,为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铺就了温暖的民生底色。